96期 /

2024.01.01 /

封面故事

跨出新生命 用藝術拓展人生新路

分享至:

十年前,廖國煒還是桃園高中任職的公務人員,過著朝九晚五的穩定生活;退休後,廖國煒跨入他的第二人生,在近郊山林間展開嚮往的自然生活,熱愛藝術的他,也向自然取材,開啟將器物結合藝術的創作生涯。如今集結作品,年逾 60 歲的他,在桃園市土地公文化館舉辦了人生首場個展——《時光流影,可慢歲月》。

融入生活的藝術品

個展名稱裡的「可慢」,是廖國煒的筆名,愛喝咖啡的他常自稱是「coffee man」,妻子靈機一動用中文諧音簡稱,暗喻性急的他要慢下來生活──可慢的歲月痕跡,可慢下來靜靜體會生活。廖國煒說,「等到退休,我才瞭解時間越來越少,真不夠用。」於是藉由創作,與時間賽跑,不想浪費餘下光陰。

Koman可慢是廖國煒的筆名,源自於愛喝咖啡的他常自稱「coffee man」,中文諧音簡稱暗喻慢下來生活。

退休後的廖國煒曾嘗試過多數退休人士的休閒消遣:四處旅遊、健行、蒔花弄草,事後留下的卻僅是堆疊在電腦裡的照片,廖國煒思考,「我還能做些什麼創造生命價值,讓自己不被遺忘?」於是他投身山林,學著賴倍元先生種樹造林,購置苗栗一處山坡地,著手整理山林之時,發現那裡什麼都缺,缺路燈也缺椅子,他決定不假他人之手、自己動手做!
 
廖國煒的第一件作品便是發跡山林——為了夜晚行動方便搭建的步道燈。他用陶土燒製燈罩,水管作為立柱,並以壓克力流體畫上色。步道燈高低錯落,在樹林間低調陪行照明,恰如他的創作理念,「把藝術融入生活中,而不是放在畫廊裡。」
 
本次個展裡,也能看見許多現身於生活場景裡的藝術品,像是陶板與麻布拼接而成,綴以隸書的庭園燈,或是以椰子殼、漂流木組裝鐵管,造就出工業風桌燈,能一邊讀書、一邊啜飲咖啡,將日子走得浪漫悠閒。

廖國煒第一件作品發跡於山林,為了夜晚行動方便搭建的步道燈。

創造廢棄物的重生價值

廖國煒創作主題包山包海,取材自山林與生活中,看似已無價值的物品,他說,曾看到實木家具被棄置街角時,深感可惜,將其撿拾回家中倉庫,重新修整、清理、打磨,「我們種樹的人知道,一棵樹得從小苗種十幾年才能長這麼大棵。」
 
對萬物的愛惜,開箱他的倉庫就可見一斑,堆滿竹子、木塊、石頭、麻布、咖啡膠囊、果實殼等,人得側身才能行走,「它們本來都有生命,即使死掉被丟在角落,還是有它美麗的地方。」這些在大眾看來不起眼,甚至視為廢棄物的東西,都成為廖國煒獨有的創作素材。
 
像是食用完就倒入垃圾桶的椰子殼、核桃殼,他捨不得丟,收進抽屜裡放了好幾年。直至某日散步時,他看見翻身的蟬,靈感瞬間閃過,匠心獨運的他於是利用核桃殼做成蟬與鍬形蟲。
 
除此之外,熱愛咖啡到自主烘豆的廖國煒,家中堆著咖啡豆的麻布袋,經過他的巧思,粗糙的麻布袋也能成為燈罩,進一步解決燈光刺眼問題;撿拾回來經白蟻啃食過、痕跡斑斑的木材,也變身為因海洋廢棄物而傷痕累累的抹香鯨,大環境的問題正好使用自然痕跡加以比喻。
 
在廖國煒的創作之下,這些物件免於淪為垃圾的命運,變成能飛翔的翅膀、能越遠洋的鰭。「它還是有美麗的地方,我的創作是讓人繼續發現它們的價值。」讓素材重生出新面貌,如同廖國煒再創造人生價值的歷程。
 
展場外,更多的創作存在於搬不來的生活現場。前些年家中老舊的流理台櫃多處殘破斑駁,廖國煒在大面積脫落後開始修補,繪上壓克力流體畫,讓櫃身色彩繽紛有了新的生命。他得意地表示,這真的落實藝術生活化,把廚房變成了畫廊,除了柴米油鹽外,另有一番愉悅美麗的心情,但可惜無法在展間展出。

廖國煒利用被白蟻啃食過、痕跡斑斑的木料,呈現被海洋廢棄物傷害的抹香鯨。
利用核桃殼做成蟬身,即便是不起眼的被丟棄物,都能成為廖國煒獨有的創作素材庫。
以咖啡麻布結合木片,異材質的作品不僅活用各種素材,也讓藝術進入生活中。

藉創作自由流動的退休人生

非藝術科系出身的廖國煒,一切無師自通,活用現代科技來學習。他舉例,當初親手開始造椅做燈時,上網搜尋各種藝術創作影片,YouTube順勢推播的壓克力流體畫影片,他一看便著迷,觀看教學影片,自行買材料、試做,興致勃勃地將所學繪製在創作作品上。

對他來說,藝術創作不需要天分與基礎,只要有熱忱就能持續下去。他說,每個作品都有其難題,如何打造出栩栩如生的眼珠、琢磨因應各種材質的繪畫技巧等等,這些有如解題的過癮與無比喜悅,和工作上執行已有制式流程的項目不一樣,他笑說,這是讓他最喜悅之事。

「可慢歲月就是我的歲月。」透過藝術創作,廖國煒不再坐等時間流逝,而是持續創造更多令自己感到驚喜的人生紀念品,以延續生命意義,「我不是名人,沒有豐功偉業,那就用美好的創作,讓我能活在別人的心裡。」

創作近十年,廖國煒在家人的鼓勵下決定開辦個展,屬意就近的土地公文化館。就他觀察,桃園的藝文環境逐漸興盛,不只有更多的文化活動節慶,諸如桃園文創博覽會、鐵玫瑰藝術節、科技藝術節等,桃園故事館群的活化,也讓藝術愛好者或相關領域工作者有了新舞台,鼓勵眾人也能從在地,作為創作發展的起點。

個展《時光流影,可慢歲月》不僅呈現廖國煒階段性的創作成果,他也藉此鼓勵眾多親友,不要限縮自己、排斥接觸新知。當他的人生從辦公室跨到山野、從公務員跨到藝術創作者,人生更開闊,就如同他最愛的壓克力流體畫,數種顏色無界線的自由流動,組合出無可預期卻斑斕精彩的獨特面目。

萬巧蓉

桃園誌

攝影小川
責任編輯蘇曉凡

觀看數:510

推薦

2023.11.07

上山吧!來場傳承古老智慧的部落之旅!

盛夏午後漫步於桃園青埔,甫於今年5月正式完工的國際原住民族…

2024.02.27

用鏡頭記下永恆的瞬間

18歲前,陳毅便與夥伴創立了毅然文創媒體工作室,儘管當時只…

2023.11.07

匯聚「說」的能量:從個人到在地生活大小事

「以前常聽到人家說桃園很少好吃、好玩的地方,我覺得不是這樣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