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4期 /

2023.11.07 /

封面故事

上山吧!來場傳承古老智慧的部落之旅!

盛夏午後漫步於桃園青埔,甫於今年5月正式完工的國際原住民族文化創意產業園區,目前正以「我族榮耀」為題策展,能欣賞原住民族順應自然與環境結合的建築空間,從觀展到體驗山林狩獵、平原農耕的景觀氛圍裡,喚醒探索復興區溪口部落的冒險靈魂。

由大漢溪沖刷出的河階台地,因而得名的「溪口部落」,依著山川的紋理生活,積累成令人神往的部落文化。上山吧!實際走訪溪口部落,參與族人的生活日常,在自然風光與人文歷史的山林遊程裡,不僅陶醉在自然的鬼斧神工中,也跟著泰雅族,一起學習和生態平衡共處的智慧。

營區版畫上,繪製穿著族服吹著口簧琴的族人,以及狩獵製作的陷阱,以圖像讓初來的人更認識原民文化。
紋面為泰雅族傳統文化,當男孩女孩皆習得刺繡、狩獵等生活技能,才能保有紋面資格,族人將此視為男女的成年禮。

與山相依 來自山林的款待

1926年,溪口台地水圳開工,引用奎輝溪水灌溉溪口部落。相中此處得天獨厚的河階台地地形,日治時期將溪口部落視為水稻種植示範區,派隘勇教導當地泰雅族種植水稻,改變了部落的生活方式,聽起過往耆老描述溪口部落的榮景,「溪口台露營區」負責人游國慶分享,「當水稻即將收割時,低垂的金色稻穗、水圳中的溪蝦和小魚,以及稻間的螢火蟲,昔日的光景特別美麗。」

「取之山林,用之山林」,如何適度運用自然資源發展,耆老們總有獨到的智慧。初回部落經營露營場的游國慶,水的取用即是一大挑戰,有賴耆老的教導,引至一處水源頭從石縫中汲取水源,「當時叔叔教我,這處岩盤上的水是可以蒐集取用的,但如果動到了岩盤,整個水都會洩掉。」

游國慶經營溪口台部落露營至今已第六年,以深度導覽方式帶領旅客認識泰雅文化

流淌在血液中的意識

一聲聲親切的問候,從名字開始,游國慶笑說,為了讓初次來訪溪口台露營區的人們有賓至如歸的感覺,他給每個旅人以泰雅族語取名,並製作專屬識別證,從進入部落起,每個旅人都是泰雅族的一份子。為了盛大的迎接賓客,來到部落的旅人首場體驗就是充滿節奏感的搗小米活動,「我們平常是不搗小米的,只有在祭典、迎賓這些歡樂的時候,才會搗小米。」

泰雅族以音樂記載遷徙的歷史及Gaga(祖訓),「古調吟唱並不是迎賓儀式,而是用來記載我們遷徙的歷史,以及祖先對我們的教誨和祈禱,我們之所以後來將它納入迎賓儀式中,除了讓遊客認識泰雅族文化以外,也是希望將這份祝福帶給每個旅客。」就在今年桃園市政府舉辦的「2023探索北橫」開幕活動中,也能聆聽到由溪口基督長老教會帶來的古調吟唱,搭配悠揚的口簧琴樂聲,為整個活動吟唱著祝福,讓來訪遊客和原住民族朋友感受桃園原鄉魅力所在。

口簧琴為傳統泰雅族的竹製樂器,用來表達情意、傳遞訊息,現在溪口部落也會作為迎賓歌舞時,搭配的樂器使用。

雖然原住民族天性樂天好客,但泰雅族卻習慣以口簧琴傳遞情意,「我愛你」三字甚至不在族語中,「口簧琴有分單簧、雙簧還有多簧以上,老一輩都說這是會說話的口簧琴,有傳遞訊息的功能。」以往在喜慶的日子中,主人殺豬設宴款待部落族人,以即興的吟唱感謝前來祝福的賓客們,接著便取出口簧琴,吹奏出歡樂的樂音,聞聲知其意,賓客也取出口簧琴互相唱和。

泰雅族習慣以口簧琴傳達情意,其分成單簧、雙簧或多簧。

「分享」這個概念,對泰雅族來說不僅僅是代代相傳的提醒,更早已成為部落的共性,「我們上山打獵,分配剩下的豬肉會裝在腰間的網袋,給下山後遇到的每個人,這些肉,在下山前是一定要分完的!」這份樂於分享的心同樣體現在游國慶對旅客的招待中,以季節入菜,取用在地食材,佐以傳統香料,如山胡椒及刺蔥醃製肉品,若天熱提供冷筍湯、水蜜桃山菜沙拉,入口的每一種滋味取之於大自然的餽贈。

與山共享 與群眾同樂

歲時祭儀是原住民族群文化傳承的核心,「櫻花開了,我們就會把去年最豐收、結穗最漂亮的小米拿出來,作為今年播種的養分。」泰雅族熟知,收贈於山林,定要以最虔誠的心回饋,這同時也呼應了以友善土地的方式進行耕種,而由於泰雅族沒有年曆,便依照小米的生長週期種植蔬果,也訂下了「播種祭」、「摘穗祭」及「感恩祭」。

桃園原住民族人口逾8萬人,桃園市政府致力傳承這項優良傳統,透過每年的祭儀舉辦,讓旅客和原住民族朋友感受桃園原鄉魅力。而重視文化傳承的溪口部落,在今年感恩祭除了開放遊客觀禮外,也邀請復興區11間小學的孩童一起參加。

泰雅族的感恩祭非常經典且嚴謹,最傳統的祭祀更甚在太陽尚未升起前就必須完成。感恩祭中每個人各司其職,透過祭祀、祈禱、舞蹈、歌唱演奏等活動,加上族人精心準備的豐饒山產,如醃肉、芋頭葉包裹著小米糕、小米酒、熟成地瓜、南瓜等,向祖靈表達敬意,感謝土地所給予的滋養。

小米是原住民族中,重要的農作物,但因為生活習慣的改變,種植小米日益減少,游國慶建置穀倉,留下歷史的印記。
織布為原民女性的傳統之一,圖騰涵括泰雅族的 生活智慧,與祖靈的提醒。

族群的信仰、價值觀、習俗和藝術的結晶,代代相傳,猶如一部淵遠流長的史詩,譜寫著他們的奮鬥歷程和智慧,游國慶深知文化傳承勢必要走出新局面,因此積極參與桃市府輔導的原鄉露營場合法化政策,共同呼籲族人踴躍參加。這樣一來,部落可藉由最低限度的土地調整,將最接近真實的樣貌呈現給人們,也讓年輕人不再只有農耕,還有更多創新發展的工作選擇。適度的觀光發展結合在地產業,也能讓族人與旅客一起用敬天、敬地的精神,永續經營山林。

如今經營部落露營第6年,游國慶已接待超過20間學校進行原住民族教育,並客製化安排深度導覽、技藝學習課程體驗,他侃侃而談地說,回來是最好的選擇,「我要說著自己的語言、做傳統生活的事情,讓更多人認識部落。」Hata rgyax lo!(泰雅族語:我們上山吧!)就來一場復興區部落之旅,深刻體驗原住民族的原鄉款待。

楊子葳

「寫字是因為想和你分享美好的事。」

攝影王牧薇
圖片提供桃園市政府
責任編輯陳昱青

觀看數:504

推薦

2024.11.01

一杯酒的餘香

因為在異鄉偶遇地瓜燒酎,一閃而過的念頭,讓不常喝酒的羅己能…

2024.04.26

開啟傳統新思維

在現代數位機繡與布料印刷技術的排擠下,「刺繡」在你我日常生…

2024.04.29

開啟生命新篇章

傳統觀念中,養兒育女常被認為是婦女的責任,家庭照護也總被歸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