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通的迅速發展,促使我們擴大生活空間,刷卡進站、踏入車廂,與形形色色的人們共同跨越一條虛擬的疆界前往其他城市,是擁有十年通勤資歷的林小姐的日常。日復一日累積出的交通費,無形中也成了一筆負擔,2023年7月,基北北桃聯合推出「基北北桃都會通」,以每月1200元的票卡,整合區域內多種大眾運輸工具,讓她得以無須再計較搭乘次數與花費,生活更不再是枯燥的單點移動。
下了班,突然想起廟口的滋味,就從內湖搭車造訪基隆,不久,鼎沸的人聲與熱騰美食躍然眼前;假日想去走走,查好路線、跳上公車,就能來場說走就走的城市小旅行。過去因車資考量,在桃園總以機車代步,如今公車帶領她看見,家鄉通過城市間經驗交流,成為更乾淨永續的城市,河海更加清澈、夜晚也擁有更寧靜的生活品質。
打破邊界 整合全台最龐大運輸網絡
基北北桃區域占全台土地十分之一的面積,戶籍加上常住人口估計超過1,000萬人,占全台總人口40%以上,連結區域間往返就學、就業、消費的正是「交通」。桃園市政府交通局長張新福提及,「基北北桃區域內軌道運輸網絡長達357公里,市區公車多達971條路線,加上數十條國道公路客運,每年總行駛里程高達 3.6 億公里,可說是台灣最龐大的區域公共運輸規模。」
為了整合龐大的運輸流量,並降低往來頻繁的通勤負擔,去(2023)年2月成立「基北北桃合作交流平台」後,一併成立「基北北桃公共運輸發展平台」,透過正式的合作,加上雙北1280公共運輸定期票的成功經驗,共同推行「基北北桃都會通」,以低於通勤費用3至5折的優惠,涵蓋國道客運、台鐵、桃捷與雙北捷運、市區公車、公用自行車等公共運輸交通工具,鼓勵市民搭乘公共運具,減少個人運具使用。張新福進一步說,「為了讓基北北桃都會通發揮效益,我們先透過大數據分析,找出桃園往返雙北地區,交通費超過1,000元的族群,經過初步估計,桃園有將近94萬人往返於雙北地區,正是基北北桃都會通的標的所在。」
4市攜手 創造區域居民最大利益
去年5月19日獲得交通部公路總局(後改制為交通部公路局)審查通過,同年7月1日便預定正式上路,緊迫的時間壓力加上重重挑戰,讓張新福連午休時間也在商討對策。「基北北桃都會通推行上最困難的地方,在於實體的閘門更新,以及使用上訂定出明確的營運規則,諸如持卡者辨識身分、各市交通優惠措施、使用者退費機制、卡片鎖定等等,耗費2個月來盤點所有細節。」除此之外,像是財務控管、補貼金額負擔比例等相關細節也都須4市在極短時間內共同研議,回憶起「基北北桃都會通」正式上路那天,張新福說直到中午過後,確定各交通節點能正常順行,心中的大石才稍稍落下。
「基北北桃都會通,是以另一個方式,為通勤族群加薪。」張新福笑說,自計畫上路後,即受到市民的廣泛歡迎。截至去年11月底,共有超過254萬人次設定,平均每月有50萬人次使用,其中桃園通勤族更是獲益良多。根據顧問公司的調查數據,「基北北桃都會通」的使用滿意度達到97.81%,且有7.33%的民眾轉移私人運具至大眾運輸,桃園市更達到11.93%的轉移率。然而,月票的成功上路也帶來了更多挑戰,張新福說,未來會更專注在客運司機的增援與培訓、桃捷的運量增加等計畫,以提供更加穩定的運輸服務,讓城市之間的距離化為咫尺,為居民打造了一個更便捷、更富有情感溫度的城市生活。
跨域合作 還靜於民
城市間的運輸透過合作交流平台獲得巨大成效,顯見跨域的合作不僅是施政效能的提升,更是國際間蔚為主流的形式。其中,環境保護也是各地政府不可忽視的議題。桃園市政府環保局長陳世偉分享,「去年成立的『基北北桃環保交流合作平台』並非僅是形式上交流,而是區域內的實質合作,透過每季的會議,由各縣市提出不同討論議題,並共同思考推出相應政策,其中,今年暑假期間特別聚焦於『靜桃專案』。」
去年6月桃園市政府啟動「靜桃計畫」,針對不當改裝或機械老化的噪音車輛透過「環警監聯合稽查攔檢」,以及重點區域導入聲音照相科技執法設備、27台移動式噪音檢測器,以不定時、不定點,移動式稽查取締噪音車輛,大幅降低陳情檢舉件數。而由於噪音車輛的移動不限於單一城市,陳世偉將桃園的成功經驗帶入交流會議中,與台北市、新北市及基隆市合作,共同打擊噪音車輛,更在鄰近新北市交界區域展開跨區域聯合稽查。而桃園的腳步更不僅於此,溯源以修法手段,讓因安裝不合法排氣管而有噪音事實的車輛可直接告發受罰,加上輔導噪音車輛使用合法排氣管等方式,以全面的策略,為區域帶來更寧靜的生活品質。
共同打造低碳永續美好家園
除了噪音議題,諸如空氣品質維護、廢棄物管理、河海整治都是4市重視的議題。桃園除了已完成9道河川出海口設置垃圾攔截網,以及透過環保艦隊及環保潛水隊維護海洋環境外,陳世偉回憶,「去年4月底的4市聯合淨溪灘活動,總計超過4,035人參與,清理近12噸的垃圾及2.7噸的回收物,桃園以竹圍漁港及10條溪流為主,清理近7噸的垃圾,還給海洋潔淨樣貌。」
邁向2050淨零碳排是世界的共識,對於全台工業產值最高的桃園來說是一大挑戰,然而桃園早已做好準備,自去年12月加入「脫煤者聯盟」後,進一步與轄內7家汽電共生廠協談2030年完成脫煤,而各家汽電共生廠也提出減煤規劃,2030年降低50%碳排放勢在必行。此外,靜脈產業循環經濟聯盟,也將擴大與基北北桃合作,為區域內產業與產業之間,創造出一條淨零產業的循環經濟供應鏈,未來「基北北桃環保交流合作平台」將持續為了區域環境努力,打造更清新、更宜居的家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