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3期 /

2025.03.01 /

封面故事

香火堆疊.祝願之光 水上遶境傳波光,神龍鬧鎮新風貌

分享至:

當信仰的微光閃爍於天地間,如同星火聚散流轉,隨著傳統與世代交織,祝願與行動並行。百吉復興宮的「水上遶境」,讓媽祖信仰隨波傳遞,也將珍惜水資源理念融入祭典;龍潭龍元宮亦透過新舊世代共創的「神龍鬧鎮」活動,連結歷史與當代,打造創新、結合在地生活的節慶文化品牌,讓信仰與永續實踐同行。

水上遶境 佑澤鄉里

是日驟雨初歇,來到石門百吉復興宮廟埕前。復興宮主委邱焯勳與委員廖家慶正忙著籌備年度盛事——農曆二月初三「水上遶境」活動,這是自1964年石門水庫竣工啟用以來,當地最獨特的宗教盛會。百吉復興宮見證了大溪地區的開發進程,以及居民遷徙、不忘本心的聚散光影。

百吉復興宮媽祖石門水庫水域遶境,為地方年度盛事,也是地方信仰象徵。

1960年代,因石門水庫興建,復興宮分別遷至百吉、三民、角板山及觀音等地;為祈求地方平安與水源豐沛,信眾再度請神尊媽祖回到水下阿姆坪復興宮原址巡視。百吉復興宮石門水庫媽祖水上遶境慶典,信眾齊聚一堂,共同隨神轎乘船巡行水庫,沿途祈福、遶境,延續這百年信仰文化,連結族群記憶。更可貴的是,此水上慶典更結合永續環境理念,向參與的信眾宣導珍惜水資源理念,讓復興宮的歷史與時代新使命,代代相傳。

各家廟宇及信眾共同參與水上遶境,反映地方歷史發展脈絡及信仰特色。
「大溪百吉復興宮開漳聖王慶典暨石門水庫媽祖水上遶境」2024年列為桃園市定民俗,蘇俊賓副市長參與遶境,期望特色文化能永續傳承。

 

這項獨特的「石門水庫媽祖水上遶境」活動,結合該廟宇「開漳聖王慶典」,在2024年公告登錄為桃園市定民俗,每年吸引眾多信眾參與。過去,這項水上迎媽祖儀式曾面臨傳承斷層的困境,廖家慶是大溪百吉地區的年輕一代,他表示:「多年前從外地回到家鄉後,得知年輕人大量外流,耆老們懇切希望我們這一代能到復興宮幫忙」。這幾年來,廖家慶致力於將數位媒體與地方文化結合,透過社群平台分享復興宮的歷史與水上遶境的影像紀錄,希望以更有趣、新穎的方式,吸引更多年輕世代參與。上一輩的邱焯勳主委等人,也積極分享寶貴的祭祀科儀知識,共同讓傳統文化能世代傳承、綿延不斷,為這座百年老廟帶來新的契機。

百吉復興宮新舊世代的傳承者,從學生到青壯世代,以及地方耆老,都為水上遶境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貢獻心力。

隨著青年返鄉與數位媒體的應用,水上遶境活動獲得新的活力,廖家慶笑著說道:「無論是開漳聖王,還是水庫媽的存在,都傳達了奉獻自我的善願精神。」為傳承這份精神,每年活動皆會邀請周邊百吉國小、南興國小與三民國小等在地學生,一同前來參與,不僅讓新一代認識傳統,更培養他們對地方文化的歸屬感與責任心。百吉復興宮凝聚數代傳承的香火堆疊,讓這項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找到了新的生命力。

神龍鬧鎮 慶祝聖誕

香火裊裊,熙來人往的龍潭龍元宮,主祀神農大帝,當地客庄信眾又尊稱其為五穀爺。龍元宮祭祀範圍涵蓋整個龍潭老街溪沿岸村落,是當地的信仰中心。而近年來翻轉傳統的「神龍鬧鎮」祭典活動,如同延續不斷的香火,在世代的傳接下有了新風貌。

龍潭龍元宮主祀神農大帝,承載百年信仰,是當地客庄信仰中心。

神龍鬧鎮在龍元宮主委林錦浪與地方創生團隊「野菱蔓生」共同推動下,展現新舊世代信念傳承與創新的風貌。這項祭典活動源自於每到神農大帝壽誕(農曆四月廿六日),當地商圈與地方組織會舉辦的慶祝活動,當時的地方團體較缺乏整體規劃,適逢龍元宮建廟兩百週年即將來臨,於是團隊與廟方管理委員會討論後,決定互相合作,推出跨領域的慶典活動——「神龍鬧鎮」。

從豐登巡境、百草廟市、夜戲神龍再到野台宴神,神龍鬧鎮從早到晚,宛如一場嘉年華。
龍元宮已迎來建廟二百週年,從推動環保祭祀,到與新生代結合「神龍鬧鎮」,在傳統中不斷求變、成長。

從豐登巡境、百草廟市、再到夜戲神龍與野台宴神,宛如一場嘉年華,野菱蔓生團隊邱子軒表示:「神龍鬧鎮是在五穀爺聖誕慶典前的序幕,活動中結合廟宇、商圈、地方組織,除了帶動地方活力外,又能讓長輩的智慧被傳承,透過創新傳承香火。」神龍鬧鎮將傳統宗教祭典加入地方創生的能量,發展為具有文化、經濟與環保價值的地區盛事,更帶動地方商圈的經濟活絡。這場嘉年華式的慶典,吸引了各年齡層的民眾參與,讓傳統的信仰活動更具社會影響力,也使龍潭地區的文化特色得以推廣至更廣闊的舞台。

「廟宇也要與時俱進,我們開始嘗試新的可能,從設置環保金爐、推動以米代金的環保祭祀,到如今看到新生代努力接棒,舉辦多元主題活動的『神龍鬧鎮』。這一路雖然充滿挑戰與衝突,卻也是一個不斷對話、溝通的珍貴過程。」林錦浪認為這是傳承中的核心所在。

龍元宮的新舊世代,在地方創生團隊與廟方管理委員會合作之下,最終打造了神龍鬧鎮極具特色的現代新風貌慶典。

祝願香火堆疊 信念星光照亮前行

信仰是一種生活實踐,隨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對傳統的理解、想像與詮釋,與時俱進地融入與自然共生的思維,進而成為生活中沉靜與和諧的力量。百吉復興宮因居民遷徙與石門水庫的興建,演變出極具特色的水庫媽水上遶境,讓這項祭儀凝聚當地信仰與期盼;龍潭龍元宮從環保祭祀的新嘗試,到結合神龍鬧鎮的跨層面變革,都是一次次創新的具體行動。

值得一提的是,這兩項祭典不約而同地將環保理念納入信仰實踐中。百吉復興宮在水上遶境期間,向信眾宣導水資源保護的重要性,提醒大眾珍惜這片孕育生命的水域。而龍元宮則透過設置環保金爐、推動以米代金等方式,讓祭祀行為符合現代環保標準。這些行動不僅是對傳統信仰的尊重,更是對未來世代的責任,體現了信仰與環境永續共存的可能。

當人們在儀式中投入信念,群聚的信念星光將點亮夜空,文化的脈動也隨之生長,從水上遶境到神龍鬧鎮,層層香火堆疊的信念,如同在未知的黑夜中點亮一盞盞祝願的光火,為後人照亮前行,也在時間的河流裡綿延不息。

許程睿

自由工作者,在INFP與INFJ間游移,太陽射手上升天蠍,熱愛自由,在不同的領域中接觸並擴展自我視野,透過文字與訪談建構對世界的認知。文章散見於《傳藝》、《新北好客都》、《臺南藝文月刊》、《S-Life新生活藝文誌》及網路媒體台南通、NPost、女子學及人物誌Persona。

攝影林定榆
圖片提供桃園市政府、百吉復興宮、吳敏惠、龍潭龍元宮、野菱蔓生
責任編輯許程睿

觀看數:242

推薦

2024.06.26

無盡的社會關懷

人、社會與環境,彼此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,若以愛串連彼此,我…

2023.11.07

找到自我的伸展台,從職人服飾到永續生活實踐

服飾是生活的一部分,從桃園大溪誕生的服飾品牌「茶衫」,有感…

2024.04.29

開啟生命新篇章

傳統觀念中,養兒育女常被認為是婦女的責任,家庭照護也總被歸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