藝術無國界,美感的薰陶能提升文化感知的敏感度,美學素養更需要從小培養。甫於今年4月開館試營運的桃園市兒童美術館,以「遊樂化的展館、景觀化的建築」為設計理念,打造純白藝術山丘造型外觀,藉玻璃牆面將青塘園的自然景致融入,形成與環境相互輝映的美術館。
桃園市兒童美術館透過多元藝文展覽策劃、美感遊具開發等方式,推動藝文向下扎根,讓孩子們在多樣化的藝術體驗及互動中,發揮與生俱來的五感,強化對自我與環境的認知。試營運至9月1日止,期間全館免收門票,鼓勵親子同遊,開啟孩子們的想像力與創造力!
「探險未來!」一起玩藝術
兒童美術館開館首展「探險未來!」邀請12位藝術家以4個主題「容器城市」、「地圖城市」、「城市自然」、「移居城市」進行創作。1樓的「容器城市」展區,將城市想像成一個巨大百寶箱,蘊藏著城市的精采故事,孩子們在虛擬遊戲地圖中穿梭大街小巷,展開一場城市尋寶之旅;踏入2樓「地圖城市」,隨著地圖感受過去與未來線性時間的流變,摸索歲月在桃園這片土地留下的痕跡。
「城市自然」展區,以藝術作品拉近與青塘園的距離,藍綠色水管打造的傳聲系統,讓孩子們感受山林與水流的脈絡,發展人與自然之間的互動。「移居城市」則於兒童美術館八德館展出,回應桃園多元文化特色,以藝術描繪人們移居的途徑與軌跡,建構人、社會與自然的微型關係。
「探險未來!」以兒童的視角出發,在策展過程中,設計工作坊與藝術陪伴,讓孩子們動手實現藝術與美感,共同創作的自由、輕鬆氛圍,享受創作樂趣,進而開啟藝術的無限可能。桃園市立美術館代理館長張至敏分享,「兒童參與工作坊,除了體驗到創造的樂趣,最後也能在展場上看到自己的作品,進一步激發藝術創作的興趣與自信。」
創新與互動 從童趣觀點品味藝術
有別於傳統對美術館靜態展示與觀展的想像,兒童美術館在創立之初,便著眼於創新與互動設計,邀請澳洲科技藝術團隊ENESS規劃特展,結合4樓露台戶外空間場域,打造互動式裝置藝術「長出一扇門的石頭」,神秘的石陣蘊含巧思,孩子們需要和具有生命力的石頭溝通、找出機關所在,解開謎題後石頭中的木門將會開啟,帶領他們進入充滿驚奇的世界,以參與式的學習體驗,培養孩童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「兒童美術館將會成為孩子們探索藝術、發揮創造力和想像力的重要場所,也是一個充滿機會和可能性的平台。」豐富的互動體驗讓美學教育不再僅是單向輸出,而是讓孩子們自主的探索、對話與創造。館方也期望陪同的成年人以「童趣」的藝術視角,跟隨孩子的步伐一同展開冒險,回味兒時的赤子之心,找到與孩子共享藝術的樂趣。
開啟土地連結的藝術之旅
桃園是臺灣的國門之都,每天都有無數的外國旅客前來拜訪,不同的族群選擇在此落地生根,為了回應這座城市的獨特風貌,館方也策劃跨國及多元族群觀點的兒童藝術展覽。
在「種子城市」展區,散落了大大小小的抱枕,點綴來自越南的九節木種子、印尼的石栗葉片、泰國的鐵刀木種子與臺灣欒樹的枝條,孩子們可以將抱枕相互堆疊遊戲,或沉浸在橡樹果打造的閱讀空間裡,以象徵多元文化的遊具作為溝通的媒介,培養世界公民的視野,尊重與包容不同文化間的差異。
張至敏說到,「我們透過許多不同的藝術計畫,試圖與桃園在地的人文風景建立連結。」策展前,館方與在地文史工作者合作,舉辦展前工作坊和走讀活動,深入踏查青埔一帶的人文歷史和風土變化;藝術家王秀茹在大溪區的僑愛國小和復興區的義盛國小,發起藝術陪伴活動,帶領孩子們用繪畫認識生活的環境,讓藝術真正融入在日常生活。
以在地化為基礎 實現國際化
「唯有尊重在地的歷史與文化,才能創造出具有深度與意義的藝術。」一座美術館若要走向國際,在一般人的想像便是展出各國的文化與藝術作品。但張至敏卻有截然不同的思考方向。她相信越在地化,就越國際化,「當地的原鄉元素也是國際的一部分,當這些特點被彰顯出來時,就能在國際上擁有獨一無二的角色。」在地化與國際化並非對立,兒童美術館讓在地文化與國際視野兼容發展。
桃園市兒童美術館不僅是一個欣賞藝術的空間,更是一個能夠啟發無限想像的場域,每一位孩子在此自由穿梭、展開冒險,透過五感盡情探索,不受拘束地激盪創意與想像力的火花,更從中學習以多元包容的心態,面對成長中的人事物,藉由跨領域的學習方式為孩子們開啟一扇通往未來的大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