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9 /

2024.06.26 /

封面故事

無盡的社會關懷 木匠的家讓人與物有「再活一次的機會」

分享至:

人、社會與環境,彼此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,若以愛串連彼此,我們不再是孤獨的點,而能連成線、組成面,交織成一張能守護環境、承載住弱勢的網。桃園市木匠的家關懷協會,在二十多個年頭的歲月裡,持續不輟地為環境的永續貢獻,為社會弱勢族群服務,讓每件二手舊物通過改造展開新的意義,每個來訪的人通過學習找到自己的一份歸屬與需求,重新在這裡找到屬於自我的定位,擁有再一次的機會開展新的生活。

惜物愛人 打造充滿愛的環境

談起木匠的家,創辦人之一的劉修榮總幹事眼神滿懷著當年的那份熱忱,她笑著說到成立的緣起:「1999年時,我們教會的一位外國牧師,與其他人在中壢共同開了一家咖啡店,起初是想提供一處場所,幫助附近流連於遊樂場所的大學生學習英語,並讓他們能有一個歸處。」這其實是參考淡水英專路上的磐石咖啡館經驗,期望以社區咖啡館的形式,讓莘莘學子除了遊樂場所外,有更多的選擇。

「一開始設定的對象只是學生與青年上班族,但沒想到周遭社區民眾也都出於好奇心,紛紛前來造訪。在這當中有許多的中高齡失業者、身心障礙者,甚至是長期洗腎的媽媽。」意外地,社區咖啡館成為了這群需要支持的人彼此團聚的空間,他們共享資訊、一起外出求職,得空便回到咖啡店,這時劉修榮總會關心起求職情況,往往得到的都是一聲嘆息,她不禁想,除了空間以外還能提供怎樣的協助?

劉修榮以大眾捐贈的二手物品開設二手商店,創造就業機會給弱勢族群,讓他們能賺錢養活自己。

當時恰逢政府「多元就業開發方案」計畫上路,能讓合法立案的民間團體申請補助,提供文化保存、弱勢照顧或環境保護等服務。劉修榮與夥伴想到,或許可以藉此嘗試開設二手商店,讓周遭或社會大眾捐贈家中淘汰的二手物品,透過物品改造,兼顧環保永續的理念,也讓這些弱勢族群習得專業技能,在這裡獲得工作機會賺錢養活自己。於是在2003年開始,木匠的家便從社區咖啡館的型態,轉變為扶助弱勢與身心障礙者族群的民間團體,後續成立「桃園市木匠的家關懷協會」,打造「木匠的家修惜站」加入環保永續行列。

雙向學習 彼此從中獲得成就

木匠的家除了販售二手物品外,也承載了「訓練人力」的任務,需要建立教育模式與工作流程。在這裡,因工廠倒閉而失業的中高齡長者們,將自身專業技能傳承給身心障礙族群,在這一來一往的教學過程中,不僅是身心障礙者習得謀生技能,也讓這些以為自己已經被社會淘汰的失業長者意識到,原來還有人比我更需要被照顧,而願意給予更多包容及責任感。「社會上對弱勢族群與身心障礙者大多不太願意雇用,也有著許多偏見。在與他們相處的過程中,我們發現他們每個人有不同的專長,木匠的家協助他們找到定位、發揮所長,這是我覺得最感動的部分。」劉修榮滿懷感激地說。

木匠的家對人的關懷不僅限於弱勢族群,更成為社區巷弄長照據點,提供長者服務。

木匠的家歷經疫情營運不佳的谷底,也曾一度面臨據點退租、發不出薪水等問題,但是因著對弱勢族群的關懷,還有對於信仰的堅持,才能夠克服困境,持續服務至今。劉修榮進一步分享曾經有位個案,過往在家庭中猶如不定時炸彈,因此與家人、親戚長期失聯,通過在木匠的家就業,改變了處事的態度和想法,工作也獲得肯定,便逐漸和親人恢復聯絡,他更曾開心地向劉修榮分享外甥即將結婚的喜悅,希望劉修榮協助他找一件好看的二手衣服,好穿到婚禮現場給予祝福。因為木匠的家,讓他受挫的人生找到自我價值,也與家庭成員冰釋前嫌。

「透過工作讓弱勢與身心者獲得成就感,在不同的職位上修繕或販賣二手品,看見自己的重要性,重新獲得生命的意義,是木匠的家之所以成立的原因。」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心酸故事,來到木匠的家,卻因彼此的交會成為了家人,接納彼此生命中的不美滿,並看見自己的擅長之處。

木匠的家致力回收二手物品改造並重新上架,期望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與二手物品。

讓愛擴展 創造永續社會

如今木匠的家持續擴展服務面向,除了提供高中綜合職能班學生實習機會、讓特殊學生到木匠的家進行職場體驗,也帶領協會內的夥伴、志工到獨居長者家提供服務,將對人的關懷延伸到高齡長者及失智者家屬,成為社區巷弄長照據點及認知休憩站。木匠的家也將他們專業的木工技術帶到海外,透過國際志工補助計畫與桃園至善高中木工科的師生組成「桃園市木匠的家志工大隊」,前往泰北清萊滿星疊大同中學,進行教室課桌椅修復工作。

 
在木匠的家,透過裁縫、電器與木工部門志工老師們的傳承,讓無數弱勢族群與身心障礙者得以學到一技之長,實現自我價值。

木匠的家致力於創造環保永續的環境,在今(2024)年推出新品牌「Relife再生手作」,期望透過二手廢木料、衣料的再生,讓二手家具重獲新生,也讓弱勢者與身障者能有更好的就業可能。

回顧這一路走來的歷程,劉修榮感慨地說:「這二十多年來,對我而言是一個嶄新的境界,也是一個未曾想過的人生規劃。未來也期望能與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陳歷渝副院長,成立永續社區環保公益博物館,在有限資源下展示我們永續經營的模式與作品,並希望能在這當中,讓更多人看見木匠的家一路走來的歷程。」

木匠的家利用廢棄木料,透過切割、打磨等工法,再製成架子、杯墊等用品,實踐永續環保。
「Relife再生手作」透過二手衣料的再生,讓物品有「再活一次」的機會。

在木匠的家,這份暖心的真摯情感,被無數的人們承接著,他們透過行動,改變自己的生活及創造環境的永續。在人際關係與修繕二手物品之間,不斷互動與修正,這份情感關懷將在每個人的傳接下,長長久久地延續下去。

木匠的家成立的原因,在於透過工作讓弱勢或身障者獲得成就感,並重獲新生。

 

許程睿

自由工作者,在INFP與INFJ間游移,太陽射手上升天蠍,熱愛自由,在不同的領域中接觸並擴展自我視野,透過文字與訪談建構對世界的認知。文章散見於《傳藝》、《新北好客都》、《臺南藝文月刊》、《S-Life新生活藝文誌》及網路媒體台南通、NPost、女子學及人物誌Persona。

攝影王牧薇
責任編輯許程睿

觀看數:1126

推薦

2024.04.26

開啟童趣新視界

藝術無國界,美感的薰陶能提升文化感知的敏感度,美學素養更需…

2023.11.07

在前人栽種的根基下,我們繼續唱

當城市的舞臺登場時,燈光打在歌手的臉龐,曲子落下,臺上這首…

2023.11.07

來自客家的文化款待:世客博主展館帶來的各種想像

位於國門之都的桃園,是臺灣重要的交通樞紐,也是許多外國人士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