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日午後的楊梅街區遊人不多、氣氛安靜,沿著寬闊的瑞溪路二段緩行,路口處拐進永美路,便可在新舊建築交錯的巷弄間,隱約聞見自木質窗口飄散出清甜濃郁的牛肉湯香氣,與熱霧之後老闆夫妻二人在店內忙碌的身影,一同堆疊成「牛槌專業清燉牛肉麵」獨有的氣味場景。
秋涼 來碗清燉牛肉麵
牛槌的菜單簡單,但每樣都很雋永。「清燉牛肉麵」為招牌品項,湯頭清澈卻香氣馥郁,淡淡清甜裡喝得到慢火熬煮出的好滋味,老闆小恭習慣隨湯麵在瓷碗裡放點特製花椒醬,與寬厚的麵條拌在一起,入口麻而不辣、花椒香氣十足,大塊牛肋條先經過快炒鎖住肉汁,再與洋蔥、蒜頭、老薑等辛香料熅火燉煮至軟嫩鮮美,顧不得燙口,一口麵、一口肉,再舀一匙湯,美食入口後,難以吞忍的心情低氣壓也能奇蹟平復。
「油蔥乾麵」貌似平凡,可一旦將碗底銜著的調料拌開,醬香令人食指大動。紅蔥頭細細剁碎後,以豬油慢煸出焦香四溢的蔥油,熱騰騰地淋在剛起鍋的寬麵條上,趁著熱氣未散,倒入烏醋與特製炸醬,一同調勻就可以吸溜開吃,搭配小吃櫃內每日不同的小菜佐餐,簡樸卻能徹底潤養飢腸轆轆的胃腸。小恭說,這道料理是幾次觀察到多組客人攜伴而來,卻因席中有人無法吃牛肉做罷離場,才特地研製調料照顧不同食性的人們,「麵食快速方便,許多人吃著吃著容易越吃越快,未咀嚼完全的澱粉容易引發胃腸不適,加入少許烏醋不僅提味,還可幫助緩解脹氣。」
有別於滷蛋、豆干等多數店家常見的醬滷菜式,牛槌小吃櫃裡的夏季品項多以酸口的涼拌菜為主,「青檸小黃瓜」取口感爽脆的新鮮小黃瓜,以秘製醬料醃漬而成,口碑不遜於主食;「泰式魚皮」帶點蒜薑蔥混合的辛香氣味,冰鎮魚皮彈實爽脆、富有膠質,微辣微酸最是開胃。
讓生活得以繼續的 不外乎天冷有碗熱湯麵
楊梅地區多數居民為客家族群,從小在此地長大的小恭亦出生於客家家庭,店名「牛槌」便取自兒時爺爺調侃小恭的客家話,意指「調皮搗蛋的」,而這份特質也體現於店內裝修上,裝潢布置全由小恭一手打造,店內美式工業風水泥牆拼飾復古鐵皮車牌與瓶蓋,卻混搭大面積木質傢俱,「大多數客人來店裡,看見牆上掛著軍職勳章,就會猜老闆可能曾是一名職業軍人。在從軍前,我是念室內設計出身,開店之前也沒有系統性學過中餐料理。」
小恭與妻子雅雅皆非餐飲科班背景,一切烹飪習慣都繼承自教會他熬湯燉牛肉的師父。麵食的成敗取決於調味,乾麵靠醬料,湯麵則仰仗澆頭,兩人每日清晨便起床備料,無論前夜多晚打烊休息。第一步先從熬湯開始,將30公斤左右的牛肋條一一剃去多餘油脂,放入大鍋燉煮4小時起跳,直至湯液因比例適當的油脂,泛出一圈圈均勻豐盈的柔光,「師父說熬湯量大才美,我和雅雅遵循從師父那學會的方式去準備餐食,然後每天觀察客人用餐後的反應,去思考怎麼微幅調整。」
一路走來,夫妻二人也在店務分工上有了獨特的默契與心得,即便帶位、點餐、出餐、結帳、收桌全由兩人一手包辦,面對客流量高峰的用餐時段,也能保持從容不迫。牛槌開業至今6年多,夫妻倆最開心的事情,就是客人走後看見碗是空的,只因兩人認為生活不易,吃飯是能快速緩解疲憊的方式,「有時想偷懶休店,但想想曾有客人說感到生活疲倦時,走進來喝碗熱湯溫暖肚腹,就又有力氣轉身再與繼續奮鬥,便覺得累也值得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