宵節慶的燈火不僅點亮夜晚,也串聯起人們的情感。在燈火閃爍的光影下,人們相聚、賞燈,笑聲與祝福交織成一幅溫暖的畫面。今年(2025)於桃園舉辦的台灣燈會,創下2,000萬人次參觀,在燈火的流光溢彩中,有一群默默穿梭的身影——志工與警消醫護人員。他們見證燈火的燦爛,也成為這場光之盛宴重要的一環,映照出光影中最溫暖的人情光輝。
熱情引導 點亮前行的路
時隔九年,桃園再次迎來了台灣燈會,由中央與地方共同攜手舉辦,不僅點亮了夜空,更承載著無數期待與希望。從高鐵桃園站的「主燈展演場」,再到A19桃園體育園區站的「光的遊戲場」,視覺、聽覺與觸覺等多重感官體驗相互交織碰撞,讓人彷彿走進了一場光影幻境。
每年台灣燈會都吸引無數遊客前往參與盛會,而人潮一多,便會衍生各樣的疑難雜症,志工人力的參與,可以讓許多難題迎刃而解。今年燈會活動志工共分為八組,超過4,000人次參與志工服務,無論是方向指引、燈區導覽、環境清潔及各項諮詢服務等都難不倒他們,志工們不僅是引路人,更是這場光影盛宴背後的重要支撐。

龐大人潮得以迅速分流,大多仰賴現場志工的引導,從捷運站的出口開始,身著白色背心的志工辛勤地發放燈會摺頁,熱心地為來訪的遊客介紹展區細節。隨著夜幕低垂,他們在人群中穿行,宛若一盞盞指引方向的白光,為遊客點亮前行的路。其中在捷運A19桃園體育園區站出口服務的志工林紫苑,擁有豐富的志工經驗,從燈會試營運起,她便全心投入志願服務的行列,「除了賞燈之外,也希望可以藉志工服務得到與人互動的經驗,提升自己。」


默默發光的守護者
除了志工群外,燈會現場還有一群默默守護眾人的無名英雄——從疏導交通、巡視治安的警察,再到處理緊急事故的醫護人員及救護技術員,他們的存在,讓這場為期17天的燈會能夠平安、順利落幕。負責交通疏導與管制規劃工作的王警務員提到,「大型活動不同於地區性活動,不是內部規劃執行就能完成,需要往外走、與各單位協調聯繫,互相合作完成任務。」桃市府交通局與警察局合力,在事前經過縝密的沙盤推演,規劃燈會期間的交通路網。而當人潮湧入燈區,警察與義交便站在十字路口,有條理地指揮車輛與行人動線,確保道路暢通,讓每位遊客都能快樂出門,平安回家。

巡警則在擁擠的人群中來回巡邏,不時透過對講機回報現場狀況,留意任何突發事件,在燈會的歡樂氛圍下,維持現場秩序與安全。執行勤務的林巡官分享: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協助一名遊客找回錢包,當看到他失而復得的喜悅表情時,我深刻體會到,為民眾提供及時的幫助,是我們重要的職責。」這樣的故事,在燈會期間不斷上演,每一位堅守崗位的工作人員,都是這場燈火盛宴背後最堅實的守護者。
除了場域的安全維護,醫療與救護團隊更是燈會現場不可或缺的角色。今年燈會共設置了十處救護站,由醫療人員時刻待命,隨時應對突發狀況——無論是長時間步行導致的不適、在人群中不慎跌倒,還是因天氣寒冷而突發身體狀況,都需要第一時間進行處理。在救護站輪值的宋護理師笑著說:「我從國中時就打定主意要成為醫護人員,在活動現場服務,也讓我得到跟在醫院不同的經驗。」過去曾有不同活動現場支援經驗的她也分享到,「這次的救護站特別設在有實體牆面的組裝櫃內,讓我們在寒冷的夜晚值班時,也能保暖不受寒,為遊客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。」

在活動時間開始前,救護人員就必須先進行事前場勘、規劃救護站位置、救護車輛的行車動線等,而當緊急情況發生時,救護站內的救護技術員(EMT),則需要第一時間趕赴現場,迅速評估狀況並提供必要的醫療處置。在救護站內,救護員熟練地整理裝備,雙手靈活穿梭於各項醫療器材間。他一邊忙碌,一邊笑著說:「很多人以為救護工作很輕鬆,但實際上,每一次的出勤,都是對專業知識與應變能力的考驗。」
微光串聯照亮夜晚 為堅守的身影喝采
這些無名英雄的存在,讓燈會不只是視覺上的饗宴,更享有安心、安全的體驗感受,正如每一盞燈籠都需要點亮才能發光,燈會的順利舉行,也仰賴這些人的默默付出。他們的身影與燈火交織,串起夜晚的溫暖,也映照出人與人之間最真摯的連結。林巡官笑著說:「每一次執勤的過程中,人們的一句『辛苦了!』都讓我感動不已。我想這些人情味的存在,也是我們得以繼續服務下去的動力。」

在燈區的一角,孩童們在花燈前興奮地追逐光影,笑聲與燈火交織成一幅動人的景象。在不遠處的服務站與救護站,志工、警察、醫護人員各司其職,確保每一位來到燈會的遊客,都能自在享受這場璀璨的盛宴。他們的身影如夜色中的微光,靜靜地照亮這場盛會的每一處角落,讓相約逛燈會成為一場充滿安心與溫暖的團聚之約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