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1期 /

2024.11.01 /

封面故事

一個家的承諾 空間與心靈的歸屬 共築家園藍圖

分享至:

當一抹橘紅暈開天際,城市中的喧囂漸漸退去,繁忙的一天即將走到尾聲。人們拖著些許疲倦的身體踏上歸家的路,樓道裡,孩子們的笑聲細細迴盪,鄰居間的問候交談輕柔響起。每個房間映照著不同家庭生活的點滴:廚房裡的香氣、客廳裡的溫馨、陽台上的晚風,家不僅是棲身之所,更是一個靜謐的避風港。

桃園作為六都中唯一人口正成長的城市,出生率也是全國第一,人口增長隨之而來的就是對於「居住」的需求。桃園市政府積極推動社會住宅興建,除了打造舒適的居住空間外,更重視與周邊社區建立連結,為在桃園安身立命的人們提供安心生活的理想選擇,成就對「家」的承諾。

以人為本 實現共享理念

社會住宅的核心概念在於「只租不售」,目的在創造一個共享資源、共建社區的空間,使住宅資源能夠循環利用,照顧更多不同群體的需求。過去負責八德三號與中壢一號社會住宅的建築師唐弘雄認為,「社會住宅基於共享理念,在設計時就必須考量耐用性與長期維護管理,因此在建材的選用或空間的配置上,都有預先考量設置。」

「共享」的理念還體現在開放空間的設計,以八德三號社宅為例,除提供一至三房的多樣化房型,另外還規劃了幼兒園、圖書館、微型運動中心、身心障礙者日間照顧站等多元社福設施。針對今年新啟動興建的中壢北富台社會住宅,唐弘雄在設計上融入社區的生活脈動,「北富台社宅座落在已經發展的區域,考量到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動線,將規劃更多的步道、公園帶狀開放空間。」這些公共設施不僅服務住戶,也成為整個社區的共享資源,讓社宅與周邊鄰里生活愈發緊密。

建築師唐弘雄認為社會住宅的核心概念,在於創造一個共享資源、共建社區的空間。

「通用設計」同樣是社會住宅的重要概念,考量不同年齡層及群體的使用情況,格局或家具配置都兼具包容性與人性化。唐弘雄強調,「社會住宅不只提供基本的居住需求,還應該成為每個人都能自在生活的空間。」從社會住宅的內部設計到周遭的共融式遊具、休憩空間,都納入多元化的需求,更是對每位居民的尊重與關懷。

桃園的社會住宅在設計時,需考量長期使用效益,因此建材使用及空間規劃都有相當要求。

從心出發 構築家的溫度與記憶

「家」對於每個人而言,承載著不同的意義與期待。而桃園在社會住宅的設計與規劃上,除了要打造舒適的物理空間,更企圖貼近「家」所賦予的安定感,期待住戶能擁有更加便利的生活。

實際訪談住在八德三號社會住宅的陳小姐,她是兩個孩子的母親,孩子就讀於社宅內的非營利幼兒園。每個早晨,陳小姐會牽著孩子的小手,走進那片充滿歡聲笑語的園地,「幼兒園裡的老師給予孩子妥善的照顧,地點又在社宅樓下,接送孩子變得很輕鬆,生活節奏也更加從容。」對於陳小姐來說,社宅是個方便、經濟實惠的居所,也是一個承接日常生活的小世界。無論是帶孩子到社宅圖書館借閱書籍、又或是全家一起於步道散步,都是她與社區建立連結的方式,與住戶共築的生活型態,讓社宅逐步成為一個真正能夠寄託家庭幸福的所在。

八德三號社會住宅內設有圖書館、微型運動中心等空間,成為周邊社區的共享資源。

桃園市社會住宅服務中心日常會舉辦各式活動,從在地的親子市集到特殊節日聚會,讓住戶有機會彼此認識並分享生活經驗,增加與地方的連結。住服中心姜榮專員分享,「我們希望透過這些活動,讓社宅內的住戶感受到這裡不只是一個居住的地方,更是一個充滿溫暖的社區。」今年桃市府住宅發展處首度規劃了巡迴座談會,為住戶提供一個反饋與表達的渠道,從面對面的對話,讓住戶也能一同參與社宅的管理與運作,創造心中的理想家園。

今年桃園規劃5場社宅住戶座談會,透過面對面溝通,瞭解住戶需求。

將心比心 成就居住願景

隨著居住需求的上升,桃園更積極推動社宅興建,為不同背景、需求的住戶提供完善的居住環境。唐弘雄認為,未來社會住宅需著重多元需求的滿足,「我們期望讓社宅能夠去標籤化,讓社宅帶動當地的發展,在設計上多考量增加綠地及樂齡設施等共享空間。」

在硬體設備之外,住服中心持續提供更貼心的服務,讓社宅不再只是單純的提供空間,而是成為住戶能安心依賴的地方。姜榮分享一位罹患輕微阿茲海默症長輩的故事,因為堅持居住在社宅內,需要個別化的服務與照顧,住服中心也協調物管人員協助送餐到家,關心其日常起居,盡力滿足住戶的需求。

姜榮專員表示,社會住宅服務中心服務日常住戶所需,期望帶來更優質的生活品質。

社會住宅依賴市府、住服中心、建築設計團隊與住戶一環扣著一環共同協作,才能構建更美好、舒適的家園,成為市民理想的居住選擇。桃園持續推進住宅政策,在增加社宅數量的同時,也擴大新手媽媽及護理師等特定群體的承租資格,並推動包租代管、租金補貼等政策,盼能達成全齡照顧、人人安居桃園的目標。期許當日落西沉,每個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,都能回歸安心的居所,醞釀迎接明天到來的力量。

房屋承載著家庭的過去與未來,桃園期許社宅不只是中轉站,而成為能給予住戶溫暖感受的家(圖為桃園區東門段社宅)。
楊詠晴

喜歡在獨自一人的時候思考與充電,擁有四頁A4紙長的To Do List。嘗試著用文字勾勒事物的輪廓,並仍在摸索與之溝通的路徑。

攝影王牧薇
責任編輯楊詠晴

觀看數:92

推薦

2023.11.07

匯聚「說」的能量:從個人到在地生活大小事

「以前常聽到人家說桃園很少好吃、好玩的地方,我覺得不是這樣…

2024.09.01

站上起點,命運回合Start

踏上藝術設計的旅程,新奇的冒險在藝術家與設計師的巧手中徐徐…

2024.02.27

用鏡頭記下永恆的瞬間

18歲前,陳毅便與夥伴創立了毅然文創媒體工作室,儘管當時只…